體驗課程-文化體驗教育-新港漁村文化體驗

標題:文化體驗教育-新港漁村文化體驗
課程時間:2020/09/01~2021/06/30
狀態:準備中
活動介紹:

整個規劃約為100分鐘的校外館舍和魚市場實地體驗活動 課程。



第一堂課  鏢旗魚漁獵文化的歷史 / 認識魚市場拍賣文化



第二堂課  鏢魚船團隊的合作 / 認識魚類/ 鏢魚手體驗



 



學習目的:



能認識新港漁村特色鏢旗魚文化。



能學會鏢魚船團隊合作的精神。



能對旗魚種類基本的認識



能注意到生活圈中生態保育的重要



 



鏢旗魚漁獵文化的歷史



臺灣的鏢旗魚漁業最早是在1913年(大正2年),由日本九州大分縣漁民傳入高雄,當時就以高雄為基地,使用帆船鏢射旗魚,1915年(大正4年)在蘇澳的大分縣人開始使用石油發動機船鏢旗魚,並以基隆為基地開始從事鏢旗魚漁業。蘇澳漁港完成後,部分的大分縣漁民也移民到蘇澳駐留,最遠也會到臺東廳外海域從事鏢旗魚。1932年(昭和7年)新港漁港完成,千葉縣漁民以新港為基地從事鏢旗魚漁業,而同時間在新港的其他縣漁業移民,也跟著學會了鏢旗魚的技術。



旗魚為什麼要用「鏢」的,主要是因為旗魚被鏢中後,會在海上游竄,身上的血會慢慢流掉,直到游到筋疲力竭時剛好被拉上船,這種魚法釣上的魚外觀較佳,肉質也鮮美。新港地區主要鏢魚捕獲的為立翅(白皮)旗魚及雨傘旗魚,鯊魚次之,其他還有黑皮旗魚、紅肉旗魚、魟(魴)等,單價以白肉旗魚及紅肉旗魚最高。



帶領小朋友到新港魚市場,觀察漁船下完魚貨後的新港漁港著名的魚市場拍賣文化,然後再讓小朋友分組體驗扮演拍賣員(糶手)和魚貨承銷商間不停叫價和搶價情況。從觀察、感受到演繹充分表現出充斥新港魚市的精彩生命力。



 



鏢魚船團隊的合作



鏢旗魚的作業主要在每年10月到隔年3月,剛好是在東北季風強勁的時節,主要魚具是兩至三支的魚鏢,鏢竿的長度為約5公尺的木竿,頭部為鐵製三叉頭,其鏢頭為活動鏢刺連接著鏢繩,一般鏢刺旗魚的船上會有六至七位船員,包含船長兼正鏢手、副鏢手、機關長、沾油手、舵手、伙夫各一人,及看魚手一至二人,作業時間多會在黎明天將亮前後到達魚場,然後在魚場來回尋找魚蹤。



正、副鏢手會站在魚首鏢魚臺,看魚船員會在看魚臺瞭望,當發現旗魚時,經驗最老到的船員會在甲板上,以手勢、口令或搖鐘方式,指揮舵手方向或速度,因為旗魚游速極快,經驗老到的正鏢手會選擇適當時機投射鏢竿,後方的副鏢手也會伺機於必要時出手,中魚後透過鏢繩與旗魚互相僵持與拉扯,若順利將旗魚拉上船,即完成捕獲作業。有時候同時出現兩隻以上的旗魚,會以浮標標定先中鏢的旗魚,再去鏢獵現蹤的旗魚,然後再回頭收回標定的漁獲。



鏢旗魚是新港一種非常特殊的漁獵文化,展現討海人堅韌的生命力。為了讓小朋友認識新港漁民在海上辛苦作業的情形,規劃讓小朋友到「成功故事館」站到鏢旗魚的「標架台」上,扮演舵手、看魚手、比魚手、鏢魚手的角色,從體驗當中瞭解到鏢旗魚作業是必須團隊合作培養出良好的默契。



 



漁獵文化所遭遇環境變遷的歷史發展



鏢旗魚的捕魚方法將來可能要失傳了,因為鏢漁作業相當辛苦,且需在東北季風 4到6級風浪中作業危險性高,現在年輕人不願從事這樣辛勞的漁法,在一、二十年後那時候老一輩的鏢漁師都退休,恐怕就再也看不到鏢手乘風破浪對決旗魚的英姿了。



發展目標:現今鏢魚作業是在逐漸的沒落,一個漁季下來鏢魚船的漁獲收入大多是入不敷出,在沒有年輕魚手的加入又鏢魚手平均年齡偏高,鏢魚作業將淪落於後繼無人的窘境,這種鏢刺作業將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消失。一種漁獵法或一種傳統產業的消失,也許是文明進步無可避免的遺憾。但是在遺憾還沒發生前,我們或許可以思考若是透過一些努力而能留下這樣傳統的捕漁文化,那我們的努力將會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


課程時間:2
報名截止日:2020/05/17
適合年級::,:國小中年級:,:國小高年級
使用空間:

成功故事館 / 台東縣成功鎮中山東路75號

新港漁市拍賣市場

服務區域:花蓮縣、臺東縣
授課團隊:

臺東縣成功鎮愛鄉協會導覽志工團

課程類別: 文化資產類
聯絡人:張肇和
電    話:0984288588
地    址:台東縣成功鎮民權路18號
E-mail:853932@pchom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