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 > 體驗課程
課程體驗
如粿說,讓我們從手做認識米食文化
  • 課程一的麻糬分糰體驗
  • 課程二的學生創意粿粄
  • 課程三的捏製鳳片糕
  • 課程四的黏土壓印特殊糕仔吊飾
  • 課程五的紙塑紅龜粿
課程一的麻糬分糰體驗 課程二的學生創意粿粄 課程三的捏製鳳片糕 課程四的黏土壓印特殊糕仔吊飾 課程五的紙塑紅龜粿

活動介紹

  • 中國南方的飲食文化以「稻米」為主食,形成「南稻北麥」的文化印象。然而臺灣,除了承繼中華民族南方的米食文化,更可從生活藝術與宗教信仰的影響探其軌跡。其中,「傳統糕餅」可謂生活習慣、地方風土、禮俗與節慶、藝術符號和吉祥觀的集合體。

    本次課程定題為「如粿說,讓我們從手做認識米食文化」,「粿」為核心,涵蓋粿的文化定義、圖像符號理解、節慶應景之目的、生命禮俗之必要,以辨名物,並將臺灣及屏東特有的糕餅文化專家之技藝,能與新世代學子有所交流及體驗,讓「糕餅舖裡的禮俗專家」走入學校,實際教學粿與鳳片糕製作,鑑賞糕餅印模藝術,並從傳統中發揮複印形式的糕餅創意吊飾及紙漿明信片。

    在知識與資訊交流的過程裡,促使「傳統」不凋零,而「創意」擁有文化基礎。學習不只是紙上談兵,能夠以「五感」體驗糕餅文化的甜香、軟糗、黏糊、凹凸、方圓等各種不同的感受記憶

課程資訊

場次

課程1:【如粿說,我也喜歡你?】/古佳峻(紙,有唯一手做團隊)

教學目標:

*能了解米食的定義。

*能夠主動發言對於米麵經驗的感受。

*能團隊設計吃麻糬的方式並與其他組別分享方法。

教學重點:
開啟文化體驗課程,引導學員回溯自己接觸「米食」的近期及過往經驗,呈現臺灣的米食經濟與時代風氣,藉一包客家麻糬(粢)讓各組創意發想,如何將一包麻糬分食共有,吃的實踐精神。

 

課程2:【客家粄文化與韓愈文化祭】/鄭鈺美(鄭記客家美食坊負責人)

教學目標:

*能清楚知道粿的實質素材與形體。

*能在實作過程中,指導同組學員工序步驟。

*能品嘗粿品後,說出製作歷程及口感敘事。

教學重點:

粿的記憶,也許是一塊紅龜粿,然而在屏東有一種與讀書人文化有關的粿,這又與鼎鼎大名「韓愈」有關,透過故事短講、文學解讀、文公粄實作,感受一顆不同形象的米食粿品。

 

課程3:【從「鳳片糕」認識祭品捏塑藝術】/林國周(華成餅店負責人)

教學目標:

*能願意嘗試鳳片糕的味道。

*能夠完成組別內的捏塑工序。

*能夠複誦鳳片製作的歷程及相關的文化意涵。

教學重點:

「鳳片糕」是非常傳統的糕點之一,本課程邀請老餅店藝師完成講授,並藉由鳳片糕在臺灣民俗中的圖像應用及捏塑技巧,凸顯各區域的文化回應,讓學員分組親自習藝,製作屬於自己的米食尪仔。

 

課程4:【粿模達人收藏鑑賞與創意吊飾】/黃鳳鳥(小鳥工作室負責人)

教學目標:

*能主動觸摸並觀察糕餅印模。

*能引起自我好奇,詢問圖像文化。

*能親自壓印吊飾,並指導夥伴完成作品。

教學重點:

粿模收藏家分享收藏文物與認識印模藝術的經歷,帶著數十把有故事的印模讓大家觸摸感受與聽故事,並以黏土壓印特殊糕仔吊飾,讓傳統藝術有新的詮釋方式。

 

課程5:【「祭龜」信仰與紙塑紅龜粿】/古佳峻(紙,有唯一手做團隊)

教學目標:

*能就課程講授聯想到過去接觸的龜圖像祭物。

*能說明紅龜粿的基本要素。

*能夠自製紙漿並完成紙塑紅龜粿的任務。

教學重點:

閩臺民俗中都有龜圖像祭物的文化,於是藉著多年調查紀錄,以趣味性引導大家認識龜文化的發展、供桌上的龜品、並且實際認識紅龜粿,以紙漿媒材壓製創新紙糕餅,從中觀察龜粿紋路、發展新思維。

適合年級
國小低年級、國小中年級、國小高年級、國中、高中
使用空間

 

課程所在縣市
屏東縣
可受理學校所在區域
高雄市、屏東縣
授課團隊

教師群

1.鄭鈺美(鄭記客家美食坊負責人)

2.林國周(華成餅店負責人)

3.黃鳳鳥(小鳥工作室負責人)

4.古佳峻(紙,有唯一手做團隊)

助教:蔡建生(社團法人屏東縣愛鄉協會 副總幹事)

課程類別
文化資產類
體驗課程教案與經費建議表

申請期間

  • 2022/04/08~2022/04/25

課程日期

  • 2022/04/01~2022/12/31

注意事項

  • 1.課程是知識與技藝的系列規劃,其中亦可針對校方需求調整所需項目,以作因地制宜。

    2.課程藝師皆是此專業之職人,糕餅業者須避免中秋節及農曆新年前一個月安排課程。

    3.課程2【客家粄文化與韓愈文化祭】需明火烹煮食材。

主辦單位

聯絡資訊

聯絡人
蔡建生
電 話
08-7665689

影音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