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說明
一、活動進行過程概述:
本校打擊樂團與管樂團為臺中市表現優異之學生藝團,長期深耕音樂教育,累積豐厚演出經驗與競賽佳績。於114年6月7日與6月8日,本校特別於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辦兩場親子音樂會,以「音樂好時光」為年度主題,分別由打擊樂團呈現專場《擊‧好時光》,及管樂團呈現專場《時光機》。
本次音樂會演出曲目橫跨古典名曲、動畫配樂、流行樂章與童謠改編等多元風格,包含《The Final Countdown》、《Totoro Theme Song》、《Golden Hour》與《great days》等經典作品,讓觀眾從視覺與聽覺中獲得豐富的感官饗宴。透過本校學生在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屢獲佳績的堅強實力,以及日常不懈練習所培養的演奏默契,展現學生紮實的音樂素養與藝術涵養。
兩場演出皆吸引家長、社區民眾及教育夥伴踴躍參與,現場座無虛席,掌聲與喝采不絕於耳。觀眾不僅沉浸於學生的精湛演出,也能感受到大明國小在音樂教育領域的用心耕耘,實踐了藝文普及與美感教育的理念。
二、溫馨小故事分享:
1.【堅持的音符:病毒擋不住我的舞臺夢】
打擊樂團有一位孩子,在演出前兩日染上感冒,身體微恙、精神疲憊。原本家長心疼孩子的身體狀況,曾一度考慮讓她留在家中休息,然而,孩子卻滿懷期待與責任感,不想錯過這場難得的音樂會演出,堅定的對家人說:「這場演出我準備了很久,我不想缺席。」
在家長、老師與校護的細心評估下,確認孩子體力尚可、無發燒症狀後,決定以全程戴上口罩、減少說話與等待時間的方式,讓她能參與演出。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時,孩子站上舞臺,口罩難掩其專注的眼神,最後憑藉著平日紮實的努力與穩健的節奏,完成整場演出。那份在困難中仍不願缺席的堅持,讓人深深動容!演出結束後,孩子安靜的坐在後臺一角,臉上雖略顯疲憊,但眼底閃爍著的成就與光彩,是她最大的收穫與回憶。
2. 【一年一會的奇蹟:音樂串起的相聚與成長】
在音樂會的眾多演出節目中,有一組特別引人注目—他們是大明國小管樂團「校友團」,一群懷抱對音樂的熱愛而歸來的畢業校友。有的是國中生、有的已經是高中生,雖然已離開校園多年,但他們仍願意在假日時回到熟悉的教室,練習、彩排,並且登臺演奏動人旋律。
這樣的相聚,就像一場小小奇蹟,在一年一會的相聚中,我們看見彼此的成長,交換短暫卻真摯的近況。而老師們最深的感動,是那些年細心呵護、深怕風吹雨打的音樂火苗,如今早已悄然成長、茁壯,在他們各自的人生舞台上,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與暖。
3. 【謝謝母校讓我遇見音樂】
演出結束後,一位抱著花的靦腆大男孩來到後臺,他是已經畢業的大明國小打擊樂團校友,在本次音樂會中特地來觀賞演出。看著學弟妹在舞臺上努力演奏的模樣,他不禁回想起自己當年加入打擊樂團的點滴……。那時的他,還是個對樂譜與節奏一知半解的小學生,卻因為對音樂的熱愛而與夥伴們聚在一起,一起練習、摸索,為每一場演出與比賽努力不懈。
他回憶,大明國小提供了完善的練習空間與樂器設備,更重要的是,老師們總是給予鼓勵與支持,陪伴學生從零開始學習,不僅教導技巧,更在排練中分享人生經驗、培養團隊精神,讓孩子們體會到音樂不只是表演,更是連結彼此的重要力量。
在這樣的啟發與鼓勵下,他後來考取安和國中音樂班,目前就讀台中二中,擔任管樂團學生指揮,並與台灣白袍管樂團、台灣青年管樂團等團體共同演出,也常參與學校樂團的協演。每當站上舞台,他依然會想起在大明國小那幾年所打下的基礎,以及第一次接觸音樂、嘗試演奏時的悸動。
他說:「謝謝大明國小,讓我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真正熱愛的事,也讓我相信—夢想,從來都不遙遠。」
四、綜合檢討或改進意見:
1. 本次活動雖安排司儀導聆與互動環節,但由於演出節目安排時間緊湊,實際與觀眾的互動時間略顯不足。未來規劃可於曲目間增加觀眾回饋的橋段設計,更加提升整體參與感。
2. 第一場次(6月7日【擊‧好時光】)觀眾反應熱烈,座位安排略顯不足,導致部分於現場臨時要索票之民眾,無法順利入場欣賞,實屬可惜。未來將評估更具規模,能容納更多人之展演場地,並已規劃於115年申請臺中市中山堂場地,辦理演出,以提升觀演體驗與接待容量。
3. 本次原設計觀賞心得分享活動,原擬透過校內臉書專頁辦理,但因受限於校內帳號管理與留言開放權限的原則,無法順利執行。未來考慮可另設立專屬活動粉專或使用Google表單等方式收集觀眾回饋,以利推廣與後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