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說明
(一)本活動進行過程概述:
此次活動結合各縣市藝文空間舉辦藝術踩街活動,希望藉由各正是藝文場館之開放式表演空間進行音樂藝術的演出活動,給予優秀音樂班團隊有演出之機會,同時創造藝術深耕之附加價值,也讓學子們了解並進行未來成為音樂人才之生涯規劃,但領學生走出縣市、走出校園親近未來他們所必須面對的藝術觀眾,兼具社會教育學習之目標。
(二)民眾參與情形:
衛武營樹洞空間擁有一台鋼琴,平時即開放給所有民眾彈奏,在「眾人的藝術」這樣的概念中,此空間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藝文活動。我們是從北部南下想要將音樂藝術推廣給社會大眾,以培養藝術公民為主要的目的。該場地有許多民眾前來駐足,不管是爺孫散步、還是年輕人來這裡放空,總是有著各式各樣理由前來的民眾,他們之中幾乎都是離所謂的「聽懂古典音樂」這個目標很遠,也因次我們必須在選擇曲目時,加入通俗的、常聽到的古典音樂。剛開始現在民眾不多,並且分散在衛武營公園各處,但是因為樹洞空間有極佳的聲響效果,也因此有許多民眾聽到音樂走了過來。當他們以好奇的眼神凝視著演奏者時,此時此刻及開啟了「讓古典音樂接近民眾」之門。民眾們好奇的詢問:「你們是大學音樂系的嗎?不是,我們是來自於北部的武陵高中音樂班學生,哇~~程度這麼好我以為是大學音樂系……」沒錯,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幫學生建立展演舞台,能夠結合社會資源給予最佳的藝文環境,同時共創台灣藝文的軟實力。
演奏者開始與民眾互動,以音樂導聆的說明,讓民眾更能夠「聽」更能夠「懂」音樂藝術的內涵,也指導幼童坐在鋼琴前用「一指功」彈出他們從小聽到大的童謠「小星星」,這樣的過程中,已經種下「藝術鑑賞」的種子,開始擴展藝術深耕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藝術深耕」需要大家一同來關注與前進,並非容易的事情,我們學生有宏觀的視野以及具專業演奏的格局,希望能夠持續在這樣的軌道上發展他們對於藝術的熱情,讓在地人才得以藉由環境來創造。
(三)綜合檢討與改進意見:
在經費的使用上,有其限制,我們要完成一場演出,必須經過人才訓練、課程輔佐、行政組織得以成就,學生在參與演奏的講座以及相關的訓練,都需要以協同及分組的方式進行,我們不希望專業演出是沒有經過訓練就上台,畢竟提升民眾的藝術品味也格外重要,民眾懂得鑑賞,才能成就完整藝術家演奏的環境,不然誰會花錢走進音樂廳???因此建議,在經費項目的使用上不需限制講座鐘點的使用,演奏人才以目前的課程是無法訓練的,也因此國家需要以配套方式以及相關計畫輔佐人才培育。如果真有心想要永續經營藝術教育,建議召開諮詢會議,讓我們已經在台灣藝術人才培訓已有貢獻的教師們能夠提出目前教育界、社會資源、以及政府單位可以如何合作,規劃出未來台灣藝術深耕與環境的藍圖。我們有信心在此刻108課綱上路之際,若能統整與結合藝教資源,在不久將來可以真的出現在地人才培訓的優秀成果。
(四)每場次觀眾人數估算:各場次預計100-200人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