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說明
1.教學課程:透過繪本故事的說演,探索文本中主題與角色的哲學概念,發展遊戲或趣味活動的進行,引介世界名畫賞析和色彩學理論,啟發孩童們藝術創作的行動,再藉由其藝術創作的成果,說演出創作的主題與故事意涵。
2.師生藝術作品創作聯展:林金菊老師,透過本次的展覽機會,展出歷年來的教學活動作品。主題將是練習的藝術,記錄教師和小孩的思考實驗的過程與成果的方式,和小孩一起發想、交流和創作。
3.藝術教學研習課程:提供學員在過程中獲得探索社群建立及經營的經驗。建立教師自我檢視反省的能力,以故事為主的思考實驗,,運用案例故事書,演繹哲學戲劇,藝術音樂,文化人類學,環境生態等方式。講究批判思考、創造性思考、敘事思考及關懷思考之間相互的關聯,從非形式思考發展到形式思考的轉化過程,努力建立日常談話性閱讀與專業思考之間的橋樑。
4.民眾,參與學員學校及學生家長反應:
一、民眾1:台東極少有辦理學童藝術教育之課程及展出活動,期待對推動 台東之藝術文化發展帶來更多幫助。
民眾2:孩子很開心,希望能有更多此類的活動。
民眾3:期待課程對於孩童的藝術啟蒙產生助益。
民眾4:成果展非常棒,處處可見孩子的童心。
民眾5:希望之後能夠讓更多的孩童參加。
民眾6:沒想到藝術能與哲學做如此的結合,非常棒。
民眾7:大人也應該跟孩童一起學習。
二、參與學員1:脫離制式的藝術教學方式,以開放式的教學理念,使課程活潑又不失藝術本質,嶄新的藝術教學方式帶來新的啟發。
參與學員2:對於從事藝術教學的老師,此課程無異帶來更多的思考與學習,並提供教師對於教學上能夠自我檢視。
三、學校1:感謝有如此的課程,使偏鄉孩童得以彌補極度匱乏之藝術學習,並得以理解美學概念。
學校2:隨著藝術教育越見重視,此類課程規劃助益頗多。
四、學生家長1:成果展出讓人感動,孩童與家長共同看展,不僅增進親子關係,也使孩童建立藝術創作自信,是台東難得的優質藝術活動。
學生家長2:對於喜歡畫畫的孩子來說,這是一次很棒又快樂的經驗。
五、學生1:很好玩,下次我要再參加。
學生2:我不知道也能畫畫這麼有趣。
學生3:我喜歡老師,我沒畫好都不會罵。
學生4:老師好好,都不會很兇。
學生5:下次上課是甚麼時候呢?
學生6:老師,妳們還會再來嗎?
學生7:我長大要當藝術家。
學生8:我要回家畫畫讓媽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