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要內容區
網站開關

Subsidy

找補助

透明鏡

現場演出劇照 現場演出劇照 現場演出劇照 民眾參與互動 民眾參與互動
現場演出劇照
現場演出劇照
現場演出劇照
民眾參與互動
民眾參與互動
  • 演出單位:板橋區中山國民小學
  • 活動時間: 2019/6/29 ~ 2019/6/30
  • 活動地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文昌祠裎前廣場、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海關碼頭
  • 場次: 2

執行說明

【第一場】
1.導聆:先以一段打擊的鬧臺鑼鼓吸引遊客注意、拉攏觀眾群聚,接著主持人向觀眾說明本活動計畫名稱及指導單位,並自我介紹本團團名後正式開演。
2.劇碼演出(先)和體驗互動(後)交錯循環:
(1) 第一段(縣老爺找鏡):介紹掌中劇的構成要件和歷史由來。
(2) 第二段(長命金花賣鏡):介紹掌中劇的角色分類-生旦淨末丑的生和旦,由飾演男主角李長命、女主角董金花的團員現身來與觀眾互動,由團員以雙手開弓的情況教觀眾套偶、基本動作之操弄方法等,然後向臺下觀眾展示學習結果,主持人說動作名稱,如點頭、拍手、走路等,團員和上臺體驗的觀眾用手上的偶做出相符動作。
(3) 第三段(衙役騙鏡):再次開放觀眾上臺體驗操偶,並介紹掌中劇的角色分類-生旦淨末丑的淨末丑。
(4) 第四段(賣鏡人獻鏡):介紹掌中劇戲臺分成前場和後場,偶的部分即前場,接下來體驗後場的鼓鑼鈸和國樂樂器;先從後場的指揮-板鼓開始介紹和體驗敲打,由於板鼓手同時兼任二胡手,順道一併介紹和體驗二胡及欣賞二胡獨奏一小段,接著是同邊的中阮和中國笛,介紹這兩樣樂器並欣賞合奏。
(5) 第五段(縣老爺求鏡和謝幕):介紹和體驗掌中劇後場的鑼鈸部分,有大鑼、小鑼、大鈸、小鈸及風鑼,皆由該樂器敲擊者自行說明。
3.結束:再次說明本活動計畫名稱和指導單位,感謝大家的參與。

【第二場】
1.聚集觀眾:以純後場配樂的鬧臺鑼鼓加上主持人預告將有精采演出的橋段,於上演前五分鐘開始,重複演奏和宣傳,用以吸引遊客注意和聚集觀眾。
2.導聆:主持人向觀眾說明本活動計畫名稱及指導單位,並自我介紹本團團名及獲獎經歷後正式開演。
3.劇碼演出:完整演出本團參加107學年度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國小-傳統偶戲類-布袋戲組之獲優等獎項劇碼《透明鏡》;故事主旨在勸人為善,透過自編的古代故事(有位縣老爺想找變帥的鏡子,在賣鏡人夫妻的機智下,體悟到外表不是重點、心地善良最重要)及穿插於主線故事中的現代幽默對話和橋段,讓觀眾於欣賞傳統表演藝術的同時,還能開懷大笑、有益身心健康,並學習向善。
4.體驗互動:方式共有主持人介紹說明、團員介紹說明、邀請觀眾上臺體驗操作、說明後有獎徵答等。
(1) 介紹掌中劇的構成要件和歷史由來。
(2) 操偶體驗:
a.團員一對一個別指導觀眾,主持人在旁輔助說明。
b.套偶姿勢:講解套偶時手指頭的擺法。
c.操偶動作-點頭、鼓掌、鞠躬、逃跑、走路:一次講解一個動作的操偶方法,團員示範、指導觀眾,體驗的觀眾反覆練習。
d.通關:所有體驗的觀眾一起複習所學的五招。
(3) 樂器體驗:
a.說明前後場之分,後場又再細分為文場、武場。
b.後場正副指揮官:詢問觀眾哪個樂器是後場指揮官?認識後場指揮官-板鼓及副指揮官-通鼓的樣子,鼓手自己介紹所敲打的樂器,並讓觀眾體驗打板鼓和通鼓的感覺和聲音。
c.鑼鈸體驗:共有風鑼、大鑼、小鑼、大鈸和小鈸在現場,由敲鑼鈸手自己介紹所敲打的樂器其簡介和正確拿法、敲法,並讓觀眾體驗敲鑼鈸的感覺和聲音。
d.樂器欣賞:共有中國笛、中阮、二胡、嗩吶四種樂器在現場,由演奏手自己介紹所吹奏的樂器其簡介和正確拿法、吹法、彈法、拉法,並現場演奏一段,有兩支中國笛兩部合奏,及中國笛和中阮合奏。
5.回味:複習本場活動中介紹的掌中劇相關知能,接著對劇情作前情提要,團隊再次演出劇碼的最後一段-縣老爺求鏡和謝幕;最後,再次說明本活動計畫名稱和指導單位,並對感謝大家的參與。

活動影片

透明鏡
透明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