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要內容區
網站開關

Course

體驗課程

「藝起來尋美」-宜蘭特色的點線面及劇場實踐(108)

體驗舞台 表演課體驗 老師指導 體驗觀眾 有趣的課程
「藝起來尋美」-宜蘭特色的點線面及劇場實踐(108)_cc展示照片1
「藝起來尋美」-宜蘭特色的點線面及劇場實踐(108)_cc展示照片2
「藝起來尋美」-宜蘭特色的點線面及劇場實踐(108)_cc展示照片3
「藝起來尋美」-宜蘭特色的點線面及劇場實踐(108)_cc展示照片4
「藝起來尋美」-宜蘭特色的點線面及劇場實踐(108)_cc展示照片5

課程簡介

一、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
藝術領域「核心素養」強調藝術學習不以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藝術學習與生活、文化的結合,透過表現、鑑賞與實踐,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依循《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結合藝術領域之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後,在藝術領域內的具體展現。
藝術領域核心素養同時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本計畫方案擬發展以下三項於國民小學教育階段之藝術領域內涵:
A自主行動-實施於藝文領域的具體內涵: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B 溝通互動-實施於藝文領域的具體內涵:藝-E-B3 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C 社會參與-實施於藝文領域的具體內涵:藝-E-C3 體驗在地及全球藝術與文化的多元性。
二、學習重點:
依據藝術領域學習重點分為學習表現及學習參與:
第二學習階段-三、四年級:實踐(學習構面)
藝術參與(關鍵內涵)
學習表現:視3-Ⅱ-1能參與學校、社區的藝文活動,並展現禮貌與學習態度。
學習參與:視P-Ⅱ-1藝文活動、參觀禮儀。
第三學習階段-五、六年級:實踐(學習構面)
藝術參與(關鍵內涵)
學習表現:視3-Ⅲ-1能觀察、參與和記錄學校、社區的藝文活動,體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學習參與:視P-Ⅲ-1藝文展演、藝術檔案。
5
三、學習目標:
(一)能認識宜蘭演藝廳內外的建築特色,與常民生活美學與歷史文化意涵並體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二)能認識宜蘭演藝廳內的劇場實作及體驗,另外並實際參與到宜蘭地方戲曲的傳承
(三)能用心參與學習歌仔戲體驗課程,並能分享自我學習經驗成為傳播者,讓傳統藝術得以傳承。
(四)能參與學校參訪宜蘭演藝廳,並表現出禮貌與熱情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方式:
(一)建立學習情境:營造適合該學習階段的藝術學習情境意象引導與軟硬體設備,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察覺、感知、嘗試、探索、實作、思考價值態度,並負起學習責任。
(二)培養美感態度:啟發學生多感官體驗與學習,引導表現、鑑賞與實踐的能力,養成對美的感受與知覺,並能表現於各種空間與場域。
(三)增加師生互動:以積極、開放、熱忱的態度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並尊重學生的詮釋、原創、獨特表現或解決問題的方式。
(四)引導自主學習:啟迪學習的動機,以積極的態度、持續的動力,主動參與行前資料蒐集、參訪行程規畫之活動,並能將學習之心得以藝術創作方式展現於日常生活中。
四、評量方式
(一)關注素養:學習評量應能協助學生發展本領域之核心素養。因此,評量規準與方法應重視學習自發、互動與共好的學習歷程表現、整合應用、興趣啟發、以及情境化實踐等。
(二)多元方法:基於本教案為藝術參訪與體驗活動的特質,學習評量應採多元方法,除了學生自我評定,亦可採用同儕互評、學習歷程
檔案評量、實作評量、學習心得紀錄或報告、作品集、鑑賞等。
(三)學習支持:學習評量應能適時、明確、持續不斷地提供學生了解藝術學習狀況。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評量規準,運用學習日
誌、晤談、分組合作評量以及觀察法等,了解學習狀況,並且提供回饋以協助學生提升學習策略與興趣。

課程資訊

教學節數

6

適合年級

國小中年級

課程地點

宜蘭縣演藝廳

場館名稱

宜蘭縣演藝廳

課程類別

音樂及表演藝術類

申請期間

2023/05/08~2023/05/19

主辦單位

縣立公正國小

教案編輯團隊

總召集人簡信斌校長
執行計畫負責人朱育德 教務主任
課程發展組李建慶 課發組組長
課程發展成員陳昕貝 教資組組長
課程發展成員黃勗庭 藝文老師
課程發展成員林佳君 導師
課程發展成員余東昇 導師

課程發展成員邱正雄 本土語老師
課程發展成員陳葦茹 音樂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