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式品格體驗教育課程 我要媒合 友善列印 追蹤 評價 評價: 目前尚未評價 | 0則評價 課程簡介 教案設計總表 課程名稱 探索美式品格體驗教育課程 團隊名稱 光聚落共享工作室 課程時間 每次 3 節課,最後一次 6 共計 24 節課(每節課 40 分鐘) 授課教師、助教 教師:歐孝峰 助教:陳婕妤 實施年級 六年級 課程地點 國小與部落週邊 課程設計動機 及理念 根據研究資料指出,不同族群文化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原住民學習偏好為團體、動態、由生活中實際觀察與操作的學習方式,此教學方法為本課程的主要設計理念,也恰好與現行學校教育所推行的素養導向課程理念不謀而合。另外,相關研究也指出,應以部落社區自主發起本位教育串連學校才是原住民學生最合適的教育模式,因此本課程以在地Amis部落族人來主導進行文化回應式教學。目前學校的教育場域以教室為主,而學生的生活本來與社區環境息息相關,本課程將教學場域延伸到部落和山林,使學生對週遭環境開啟身體感官覺察力、強化文化藝術感知力與創造力,並且以阿美族傳統訓練的價值,結合探索體驗教育的理念,透過實際觀察、實作體驗、挑戰與反思,培育優良品格,承續傳統美德,成為一個文化涵養健全的wawa no Amis(阿美族之子)。 議題融入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環境教育、戶外教育 課程簡介 一、以阿美族傳統技能為單元主題,發展文化回應式課程。 二、結合探索體驗教育活動設計,培育阿美族品格文化人。 三、學習場域擴大至校外環境,進入社區與自然生態情境。 四、以阿美族年齡階級訓練轉化為小學生畢業成長之挑戰。 五、以Madawdaw原始林道至彩虹瀑布作最終訓練成果驗收。 教學目標 一、應用傳統智慧與技能學習,承續阿美族文化美學價值。 二、透過情境塑造、體驗反思,建立學生健全之文化品格。 三、藉由文化回應式體驗教育,增進原鄉學生的自我認同。 四、透過實地任務與自主操作,培養學生藝術感知創造力。 課程資訊 教學節數 24 場次 課程大綱 週次 單元名稱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 啟動-Satapang 能瞭解本系列文化體驗課程的目標。 能認識阿美族階級制度的價值與意義。 能反思與提出對自我的挑戰與突破。 階級服從訓練 一個都不能少 自我目標設定 2 升火-Panamalen 能明白「火」在阿美族文化之意涵。 懂得運用石頭和柴火堆疊技巧,達成升火任務。 從體驗中獲得彼此扶持與守護的使命感。 磨合與火花 信任與扶持 守護與傳承 3 器皿-Malakaysing 認識阿美族傳統器皿。 學會以傳統素材製作器皿。 能以謙遜的姿態、積極合作達成任務。 選擇與承擔 依靠與犧牲 執行與創造力 4 野菜-Midatengay 認識阿美族之野菜文化價值。 能夠辨識常見的野菜與味道。 能主動探尋、發揮洞察力應對以解決問題。 食草文化 探尋與洞察力 歌謠吟唱 鹽的調和 5 狩獵-Mihadop 瞭解阿美族傳統狩獵文化價值。 學會運用套索陷阱擺設與操作。 能保有適當取捨的覺察判斷力與生態永續的精神。 取捨與永續 生態覺察 敬重生命 6 捕魚-Mifoting 認識傳統漁獵工具與文化智慧。 學會自行編織製作魚筌漁具。 懂得遵循自然時序,並對漁獲心存感恩。 次序與交畳 組合與創造 守候與感恩 7 披戴彩虹之路-O wawa no Amis 透過山林實地挑戰,強化感官體驗與藝術感知,更深入認識部落景點。 藉由分組執行任務,培養溝通協調合作的能力,增強學習動機與品格。 藉著成果發表儀式,使學生省思自我成長歷程,建立文化認同與自信。 自我挑戰 扶持與互助 決心與毅力 山林探索體驗 成果驗收 適合年級 國小高年級 使用空間 教學場域: 1.學校:民族資源教室、廣場。 2.社區:阿美族傳統家屋、部落田野、山林獵徑。 3.終極任務:Madawdaw原始林道至彩虹瀑布。 教材用具: 1.天然素材:竹子、檳榔葉鞘、木柴、藤、野菜…等。 2.工具:獵具、漁具、刀具、繩子…等。 3.資料:玩出品格力-青少年體驗式學習的品格教育、部落田野調查、部落年齡階級研究相關文獻。 課程所在縣市 臺東縣 可受理學校所在區域 臺東縣 授課團隊 光聚落共享工作室及部落族人 課程類別 文化資產類 、 工藝設計類 體驗課程教案與經費建議表 探索美式品格體驗教案與經費建議表.pdf 申請期間 2022/04/08~2022/04/25 課程日期 2022/09/01~2022/06/30 注意事項 主辦單位 光聚落共享工作室 聯絡資訊 聯絡人 歐孝峰 電 話 0982-003080 地 址 台東縣成功鎮大同路99-5號 E-mail angel552200@gmail.com 影音連結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