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以明盲共學為理念的五感融合工作坊,透過藝術家作品的觸覺畫作,帶領明盲學生參與融合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及身體動覺等創作活動,打破藝術欣賞的視覺侷限,體驗繪畫、水墨、版畫、拼貼等創作主題,進而達到共融的社會理念。
【理念與特色】
藝術,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機會與本能。然而有些身體不便的人,卻經常因外在條件的不足下,被認為不需要藝術美學的資源,生命的體驗侷限在狹隘的領域範圍。有鑑於此,本協會致力於推廣非視覺美學教育理念,打造多元友善的藝術教育環境,幫助視障生體驗藝術美學經驗,並培養多元感官創作技能,從中認識視覺美學元素及原理,運用色彩、線條、造形、質感、空間等概念進行抽象或具象主題的多元媒材創作。
同時,在經藝術學習過後,除了理解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想像絢麗的色彩並感受豐富的內容, 運用多感官的操作技巧,感受藝術品的造型,用心感受拿起畫筆在畫布上揮灑的情境,懂得與朋友分享自己的創作,也學會表達與自信,讓這些孩子們,即使在看不見的世界裡,仍然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感受世界的美好。讓視障者也能成為藝術術家,實踐藝術平權。
【發展目標】
希望透過本課桯,能讓視障生與課輔學生,除了透過觸覺圖認識藝術家,能更培養創作藝術能力,一起體驗從不同的媒材用觸覺、嗅覺、?覺、味覺、動覺等感官,發揮創意與思考,共同體驗非視覺的美學藝術。
【課程設計、活動內容】
第一堂:看見色彩與蒙德里安 (繪畫)
節數:三節課,共120分鐘
透過蒙德里安作品認識色彩三原色,以及混色原理,並以嗅覺與味覺認識色彩,發展出紅、綠、黃、紫、棕,五種來自生活食材的色彩,並發展為彩繪原料,完成具有特色的抽象幾何與有機創作作品。
第二堂: 線條文字與畢卡索(水墨)
節數:三節課,共120分鐘
透過象形的文字認識線條的型態與變化,以及畢卡索畫水牛從具象簡化到線條的過程,以水墨乾濕度的觸覺特性進行線條創作,以不同長度、尺寸、粗細、造型等特徵表現線條的文字及圖形,並可結合上一堂色彩觀點融入創作。
第三堂:音感造形與康丁斯基(版畫)
節數:三節課,共120分鐘
透過康丁斯基的多元音感繪畫,讓學生聆聽樂曲,認識幾何及有機形狀的性格,以聽覺轉化為觸覺及視覺,並延續線條與色彩的組合,運用磁鐵進行練習,以版畫體驗從抽象到具象的自畫像創作。
第四堂:空間質感與梵谷(拼貼)
節數:三節課,共120分鐘
透過梵谷的畫作認識筆觸的質感,以〈星夜〉觸覺圖作品認識線條筆觸創造出的強烈質感,並棕和前三堂課程所學到的色彩、線條及形狀,以複合媒材創造出具有觸覺質感特色的風景畫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