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分享 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結束日期 關鍵字 關鍵字 查詢 新竹縣南和國小108學年度落實教育部「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實施計畫」 上傳日期:2020/2/4 一、結合藝術家或專業藝文團體資源與學校藝文師資,深化學校本位藝術與人文課程推展,提升藝術與人文教學品質。 二、強調申請計畫延續性發展,深耕藝文推動主題,發展為學校特色及校本課程。 三、強化藝術欣賞。 「柴藝如林」小學堂 上傳日期:2020/1/14 本校於每週三第一節至第三節,利用生活與藝術與文文領域課程聘請口琴老師教導學生,並帶領本校教師一起協同精進藝術與人文教學。 本校團隊抱著共同的信念,希望透過「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方案」發展學校特色團隊,而本校口琴隊參加106~107學年度學生音樂比賽皆榮獲嘉義縣第一名,並代表嘉義縣參加107年3月9日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獲得全國優等第二名的佳績、108年3月9日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獲得全國優等第三名的佳績。 藝術深耕計畫中,學校每週安排藝文教師到校協同教師教學,由外聘教師進行教學演示,校內教師隨同觀課並協助指導。學校會安排學生參加社區展演,如廟會活動、機構晚會活動等,給予學生表現舞台,培養孩子自信心。 台南市新橋國小108年度藝術與人文深耕計畫 上傳日期:2019/12/9 本校推展此項方案,期望藉由視覺藝術(美術)、表演藝術(舞蹈)課程,陶治學生性情,領略色彩變化、造型創作之美,幫助小朋友更加認識及開展自己的身體,培養對美的感受,提升學童的自信與藝術涵養,並且透過實作的延伸、以體驗創作的型式,記錄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過程及美好事物永恒的學習成長。 絃索既挹.琴韻悠揚 上傳日期:2019/12/2 1.藝術家每週定期到校進行教學指導。 2.藝術家協助校內藝文師資研發跨領域整合之藝文課程計畫。 南投縣108學年度推動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 上傳日期:2019/11/27 1.協同教學:徵詢具意願校內教師擔任協同教師,教師與駐校藝術家在課程進行協同教學。 2.專題講座:安排駐校藝術家與學校教師進行增能研習。藉由經驗交流與實務分享,精進學校教師的專業能力。 3.專業轉移:採取「協同教學-觀課設計-實際教學-對話反省」觀課模式,進行教師同儕專業分享與對話。吸取駐校藝術家的創作及教學經驗,以提升其教學專業知能。 重力波Gravity Wave─校園公共藝術創作 上傳日期:2019/11/21 「重力波Gravity Wave」─時空的漣漪。若將一顆小石頭投入水池裡,將以其為中心向外傳播,於池面行程一圈又一圈的漣漪;而在浩瀚宇宙中,帶質量物體呈加速度運動時,也會在時空產生漣漪。 106年度,本校藝術深耕以「無框」為題,帶領學生進入抽象素描的世界,突破具體形象與空間的束縛;107年度,則以「落書?」引領學生嘗試多元媒材的可能性,專注於過程而非結果,盡情揮灑,教導其創作生涯沒有所謂的期限;今年,我們期待學員在突破自我後,能更進一部地成為對他人具有影響力的創作人。 本校108年度的藝術深耕教學計劃,將以「重力波」為概念,讓師生成為校園的設計者,推動校園公共藝術,啟發師生的想像力、創造力,以及紮實的執行能力,培養對校園環境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同時也將藝術創作帶出教室,融入生活並走向社區。 校園公共藝術的特性包括:一、位於公共空間。二、形式多樣化。三、與當地環境與人文特質配合。四、設置時強調民眾的參與。 校園空間不僅是師生學習的場域,同時也是社區民眾的活動與資訊傳遞中心,因此設置於校園空間中的公共藝術,不僅能陶冶校內師生的人文素養,同時也是提升在地民眾美學素養的優良媒介。 表現方式上,無論是作品形式、材質、設置地點、參與方式等,甚至是否限期展示,皆視校園本身軟硬體狀況並量身打造。如同文化部所言,校園公共藝術不僅只是把藝術家請到校園,讓師生動手玩玩美勞的課程而已,若能開起新視野,藉由師生、甚至社區民眾共同參與公共藝術的設置過程,建立「生命共同體」的意識,那麼藝術更能紮實的廣土裡生根,不再受限於圈好的水泥盆栽裡。 我們期許藉由108年度的藝術深耕課程,帶著孩子們體驗「與生活接軌」的創作課,懂得表達自身感受及關懷校園,享受創作自由的同時也建立自信,明白充滿熱情的創作確實具有影響力,猶如宇宙中的重力波,每件充滿質量的創作,都將以自身的存在,由內而外地引起一波又一波的美感漣漪。 童話說童心、童畫樂童年 上傳日期:2019/11/8 (一)聘請藝術家到校授課指導:結合各領域專家到校,如聘請留法郭庭芳老師(節奏樂隊指導老師)、主修鋼琴楊筱菁老師(課後才藝班)、徐慶彰老師(本計畫指導老師)到校授課指導,以發展藝術為教學特色之學校。 (二)進行協同教學:本校推動團隊與藝術家在一、二、 三、四、五、六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課程進行協同教學。 (三)實踐老師與藝術家之專業對談:藉由藝術家到校教學,增加老師與藝術家對課程的討論與設計,藉此增長學校老師的專業能力。 (四)展現教學成果:定期於本校校園藝廊展覽活動,引進外界資源進入校園,辦理巡迴展覽,並鼓勵師生報告參加各項藝文競賽,進而展現本校之教學特色。 (五)培訓本校藝術與人文師資:邀集本校藝術與人文之教學團隊教師,吸取藝術家的創作及教學經驗,以提升其教學專業知能。 (六)校外教學實地參訪藝術勝地:參觀美術展館、校外藝文展覽,藉由導覽,提昇藝術鑑賞的能力。 (七)申請藝術作品至學校展出:積極申請藝術作品進入學校展覽,將藝術帶入校園,如:聯想畫、攝影展,並請老師指導如何欣賞作品。將藝術帶入校園。 臺中市霧峰區五福國小108學年度教育部「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 上傳日期:2019/10/31 邀請雲堤舞蹈工作坊顏秀茹老師指導,配合低年級生活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及校本彈性學習課程之安排實施,與學校教學團隊進行協同教學,指導學生兒童舞蹈基礎知能與開發肢體協調及律動節奏感等教學。 當我們「演」在一起--肢體開發課程 上傳日期:2019/10/29 當我們〃演〃在一起 身體,是個人最親密的朋友,認識身體,是每個人一生當中都需要做的事,這件事情做得好,一輩子受用無窮。律動,是生命力的表現,藉由律動可以促進兒童的智力、學習、人際關係、認知發展。以肢體動作開發結合聽覺藝術,使兒童的肢體動覺 達到手腦協調,了解身體互動和人際關係的互動。 課程規劃 使用節奏強烈的律動做為暖身,引發學習興趣。透過肢體開發課程中的模擬和創造,幫助孩子在身心智能經驗做縱向的累積。 由肢體的創造力與模仿學習移至群體的共振、共鳴,透過戲劇、舞蹈與音樂,引發身體能力。在參與戲劇或舞蹈小品編排過程中,學習肢體表達的概念。藉由本身所延展出來的凝結力與群體交流性,亦是學習重點。 選擇頁: 第1/68頁 第2/68頁 第3/68頁 第4/68頁 第5/68頁 第6/68頁 第7/68頁 第8/68頁 第9/68頁 第10/68頁 第11/68頁 第12/68頁 第13/68頁 第14/68頁 第15/68頁 第16/68頁 第17/68頁 第18/68頁 第19/68頁 第20/68頁 第21/68頁 第22/68頁 第23/68頁 第24/68頁 第25/68頁 第26/68頁 第27/68頁 第28/68頁 第29/68頁 第30/68頁 第31/68頁 第32/68頁 第33/68頁 第34/68頁 第35/68頁 第36/68頁 第37/68頁 第38/68頁 第39/68頁 第40/68頁 第41/68頁 第42/68頁 第43/68頁 第44/68頁 第45/68頁 第46/68頁 第47/68頁 第48/68頁 第49/68頁 第50/68頁 第51/68頁 第52/68頁 第53/68頁 第54/68頁 第55/68頁 第56/68頁 第57/68頁 第58/68頁 第59/68頁 第60/68頁 第61/68頁 第62/68頁 第63/68頁 第64/68頁 第65/68頁 第66/68頁 第67/68頁 第68/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