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分享 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結束日期 關鍵字 關鍵字 查詢 米倉童學會-大家一起來Drama 上傳日期:2018/2/13 本方案以兒童戲劇之表演藝術課程為主,採藝術師資與導師協同教學與學習共同體策略,進行表演藝術課程之共備、觀課、議課,以建構米倉國小特色戲劇課程,並開發學生最純真的表演天賦、人際互動、生活態度、團隊合作及表達自我等技巧;辦理「小米蟲藝術節」綜合展現藝術學習成果,全方位激發師生創造力,且提升教師們統整各學習領域的教學專業知能。 107-108年度將持續辦理兒童戲劇表演藝術課程,並結合行動學習專案及資訊設備,除了讓師生接觸新媒體藝術之外,同時藉數位說故事或微電影的製作,以影像紀錄建置戶外教育及戲劇課程教材分享平台,讓全校親師生透過戲劇的進階學習課程,運用習得的各項知識並感知生活美學,達成學習能力指標及課程發展目標,真實體驗「自發、互動、共好」之精神,展現米倉藝術教育的全新風貌。 太古喧騰 響動吉峰 上傳日期:2018/2/11 一、 教學對象:中年級6個班進行二十週的教學,讓就讀本校的學童,對太鼓均有基本的接觸。 二、 教學時間:每週一下午藝文課程。 三、 實施方式:延續105年度計畫,以藝術家教學為主,協同教師為輔,並由協同教師協助觀察評量。 四、 任課教師與授課內容:由外聘教師與藝文教師協同教學。 烏克麗麗狂想曲 上傳日期:2018/2/9 (1)召開藝術深耕計畫推動工作小組會議決議課程相關事宜。 (2)外聘藝術家與本校教師共同規劃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 (3)外聘藝術家與本校教師協同教學。 (4)成果發表。 (5)進行期末評量與問卷發放、統計事宜。 (6)召開檢討會,根據問卷統計結果,調整授課方式與課程進行流程。 107年藝術深耕教學計畫_陶笛教學 上傳日期:2018/2/6 陶笛音色優美,音量適中,同時具備攜帶方便的特性。因此,希望讓每個學生都能將音樂帶著走,達到怡情養性,美化人生的目的。 107年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_客語律動 上傳日期:2018/2/6 本校學區為典型的客家庄,藉由律動與舞蹈,讓學生從舞蹈中認識客家的精神與文化,結合在地的特色,讓表演藝術生活化。 文創『保』藏·夢啟航(表演) 上傳日期:2018/2/1 104年以客家文化為主軸,配合課堂素描技巧教學及壓克力顏料彩繪,將校園妝點得如詩如畫;106年以插畫藝術為核心,手繪小卡、書籤與明信片……,孩子的作品成校園美術館之展示品,更將學生作品製成桌曆。 孩子在繪畫的技巧上有基礎,在視覺藝術創作上有一點能力,因此,本次計畫將孩子的能力繼續往下帶,將技巧施展在各類文創上,不在侷限於圖畫紙上,而將美感揮灑在自然中、生活中、甚至是建築上,運用多元的技巧與元素,讓「美」遍布在生活中,【俯拾皆創意,處處有美感】,讓孩子潛移默化中,感受藝術的美好和溫暖,親近藝術,感受美的力量! 另外,保力的孩子多內向、沒自信,「喜歡,但能力不足;想現,但自信不夠」是這些孩子的特色。所以希望可以藉由專業老師的引導,指導我們要怎麼讓孩子放開自己、大方表演,也期望能從中讓孩子得到自信。再加上,校內有位老師對表演很熱衷,可惜在課程安排上,藝文領域多無表演藝術課程,想嘗試引進表演藝術課程,期望能藉此把老師一起帶起來,全校動起來,若能培養老師的能力,未來可望改變課程設計。 在行政督導上,由主任跟著老師,帶著孩子,激勵老師跟著動起來。在課程規劃上,藝術家講授8週,再由老師們接手教學,並共辦創意市集暨公演活動,提供孩子展現的舞台。在教師增能上,我們盡量投其所好,讓老師們也喜歡做、喜歡動、喜歡帶著孩子一起玩。並在開設教師增能研習,強化老師教學能力。 一切只為讓孩子習得帶得走的能力,並讓美感能從孩子的心發芽! 戰鼓威響震天下 上傳日期:2018/1/3 本校社區居民多以海為生,所以廟宇文化相當興盛,戰鼓在傳統廟宇表演中常常出現,因此課程在校園裡值得發展的特色,在這樣的教育現況裡,我們積極尋找資源,發展學校亮點。而藝術與人文領域是一種情意的教學與影響,它的影響是內化的,除了專業的認知與技能外,更需要長期的培養。 107年藝文深耕計畫,特別邀請戰鼓指導老師進駐。我們期盼藉由李明杰老師豐富 教學經驗,來豐富孩子的學習。期待本方案充分展現光復與社區文化融合之美,培養學生有傳承社區文化的使命感,進而將地區特色發揚。 律動水泉,幸福手創 上傳日期:2017/12/25 1.配合學校環境本位課程,進行藝文課程內容設計。 2.與學校固定典禮活動與節慶活動相結合,進行成果展現。 3.透過藝文課程將孩子日常生活經驗加深加廣,並轉化。 4.與地方重大活動、藝術家充分結合,徹底融入地方生活節奏,互助共榮並能持續變化改進。 106藝文深耕-樂音繚繞的梓園 上傳日期:2017/12/20 本計畫在音樂藝術類擬發展直笛教學,聘請校外直笛教學專長教師到校指導,利用課餘時間,一方面培養學生直笛吹奏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配合協同教學,同時學習直笛教學的技巧,以厚植本項教學長期發展的能量,再者透過成果發表活動,提供師生大方展現自我的能力的舞台。 選擇頁: 第1/68頁 第2/68頁 第3/68頁 第4/68頁 第5/68頁 第6/68頁 第7/68頁 第8/68頁 第9/68頁 第10/68頁 第11/68頁 第12/68頁 第13/68頁 第14/68頁 第15/68頁 第16/68頁 第17/68頁 第18/68頁 第19/68頁 第20/68頁 第21/68頁 第22/68頁 第23/68頁 第24/68頁 第25/68頁 第26/68頁 第27/68頁 第28/68頁 第29/68頁 第30/68頁 第31/68頁 第32/68頁 第33/68頁 第34/68頁 第35/68頁 第36/68頁 第37/68頁 第38/68頁 第39/68頁 第40/68頁 第41/68頁 第42/68頁 第43/68頁 第44/68頁 第45/68頁 第46/68頁 第47/68頁 第48/68頁 第49/68頁 第50/68頁 第51/68頁 第52/68頁 第53/68頁 第54/68頁 第55/68頁 第56/68頁 第57/68頁 第58/68頁 第59/68頁 第60/68頁 第61/68頁 第62/68頁 第63/68頁 第64/68頁 第65/68頁 第66/68頁 第67/68頁 第68/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