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分享 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結束日期 關鍵字 關鍵字 查詢 臺南市新橋國小106年度藝術與人文深耕計畫 上傳日期:2017/12/18 本校推展此項方案,期望藉由視覺藝術(美術)、表演藝術(舞蹈)課程,陶冶學生性情,領略色彩變化及造型創作之美,幫助小朋友更加認識及開展自己的身體,培養對美的感受,提升學童的自信與藝術涵養,並且透過實作的延伸,以體驗創作的型式,記錄學生美好的學習與成長的過程。 「舞藝」高手「書畫」繪成功 上傳日期:2017/12/8 (一)辦理時間:106年2月13日~106年11月30日。 (二)辦理地點:成功國小各班教室及科任教室。 (三)對象及人數:本校一至六年級學生及教師,共約58人。 (四)活動方式:計畫課程之內容,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不同年段規劃不同內容,符合藝術與人文學習指標及班級老師需求,藝術家到校教學,以正常教學為主。 (五)活動流程:與藝術家協調上課時間→調整學校進行各班老師上課時間→藝術家到校教學,藝術與人文課老師協同指導,並填寫上課記錄→行政拍照記錄,於一個課程或是一個月結束後請領鐘點費→計畫結束參加成果展並製作成果送審。 (六)聘請藝術家師資方式:由王永裕老師任教二、五、六年級學生繪畫法,每週每班各2節。林彤玲老師指導一至六年級舞蹈課每週3節,李建華老師擔任二至四年級書法,每週3節課,授課節數視經費許可再行調整。 (七)非專業師資增能研習: 1.利用寒暑假鼓勵參與相關研習。 2.接洽藝人領域輔導團到校指導。 3.藝術家到校授課時鼓勵旁聽。 (八)協同教學方式 1.任課老師與藝術家於上課前討論課程進行方式及內 容。課程中視學生表現加以調整。 2.以藝術與人文任課老師為主,藝術家在旁協同教 學,期能教學相長,增進藝術與人文教學之技能。 老師主教,並請藝術家做專業指導。 3.學校教師應將藝術家所教之內容加以記錄並存檔, 作為將來教學之參考。 (九)整學期課程發展計畫 彈指之間 琴聲合鳴 上傳日期:2017/12/7 1.認識吉他的構造 2.單音彈奏 3.彈奏和弦 4.撥弦練習 5.四弦譜的閱讀 6.歌曲彈唱 食農校園美味出色 上傳日期:2017/12/7 以本校校本食農教育為素材,以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為主軸,藉由多媒材的繪畫殼程,以培養有學生美感經驗,並適時結合在地布農文化特色,透過專業藝術家的專業經驗及豐富有趣的教學、對話過程,增進學生對藝文多元的學習,及展現美的自我詮釋,並以美感方式詮釋食農教育實施的過程。 港東心、『藝』香情!——在校園說故事PartII 上傳日期:2017/12/6 ◎年度教學主題計劃分為主要活動: 1、港東心、刈香情:配合校本課成形塑台灣第一香的主軸,以圖文故事帶入課程,讓學生了解西港刈香中裡瑜所代表的意涵,並能用自己語言說出鍾靈鯉穴故事。 2、認識裝置藝術:說明『何謂裝置藝術』,並帶領學生認識國內外各式各樣的裝置藝術作品。 (1)呈現壁面彩繪及裝置藝術的素材。 ○1.彩繪壁面的流程。 ○2.裝置藝術的素材: (2)調色、彩繪技巧講解說明 (3創意構思:學生分組討論『在校園說故事』之主題並設計及繪製 (4)展現表演壁面彩繪及裝置藝術之創意:學生分組進行戶外彩繪組合,以創意構思的方式進行活動,以小組命名方式賦予作品之靈魂,改善校園空間,共同創造藝術與人文的「創意校園」。 舞動踢踏,響動雲霄 上傳日期:2017/12/1 (一)基本舞步學習。 (二)全體學生學習一支可供表演的舞蹈,並且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 (三)複習上年度已學習舞步,精熟學習之外,也進行教導新加入成員,傳承學會的內容,並加深自己的記憶。 獅情畫意 鼓動青春 上傳日期:2017/11/29 本校位於鹽水區郊區,地屬邊陲,民風純樸,是典型的農村社區。本校環境經營也一直朝向在地化、藝術化經營,近年來學生在美術方面經過黃為立及侯鳳娟兩位老師的指導在縣級及全國比賽大放異彩、屢創佳績。而民俗體育舞獅和鼓術部分則在國家級教練黃華安先生的指導下,成為學校的特色團隊,不只讓學生為傳統藝術的延續而努力,更獲得社區一致的支持。申請本方案,希望整合學校現有的基礎,讓學生的學習課程能持續,更能延續。 基礎的美術教育課程與專業的師資,重新引發學生對於藝術創作有更進一步的學習與體驗,並能藉由專業藝術家的引進與指導,擴展學生的美術視野,進一步提升學生美術專業素養與生活美學態度,使歡雅的孩子在美學教育裡,能具備基礎的認知、技能與情意表現及能力,並能以每一個人獨一無二的彩筆出揮繽紛童年。尤其歡雅的孩子每年的畢業班都慧智做一件大型留校作品,這個作品有版畫、油畫、雕塑等各種不同媒材,創作的靈感也都來自平時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因此我們便將這些學校特色團隊課程加以檢核,讓課程與課程之間的互動讓孩子更能有一系列完整學習的經驗。 在一系列的課程中,延續以往長期投入視覺藝術教育的根基,在加上音樂與律動提供孩子對身體知覺的開發,讓孩子提昇對節奏與旋律的敏感度,作為舞獅和鼓術教學的基礎與輔助。因此,除了帶領孩子認識、學習各項媒材創作之美,實際進行設計與實作。更藉由與音樂、舞蹈、舞獅與鼓術的結合,讓孩子們在力與美的動態學習中,也能透過視覺藝術的創作,留下珍貴的回憶。 笛音繞樑傳龍峰 上傳日期:2017/11/22 1.106年度上學期: 第一學期主要目標在增強學生對各種直笛樂器的了解,使直笛隊內每個學生均有學習各種不同音域直笛的機會,建立直笛的基本技巧及能力,並配合期末校內活動表演基礎曲目。 2.106年度下學期: 主要朝向學生能有完整的四聲部直笛合奏曲目之表演。為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有適性且充份的時間練習,因此規劃下學期開始,同樣利用社團時間,指導學生將直笛藝術家所教授之課程進行精熟練習,在學期末則給予學生舞台進行成果展演。 3.教師成長規劃: 以協同教學為原則,直笛藝術家進行教學時,種子教師均安排參與協同教學,從旁協助指導並同時進行直笛吹奏及帶團技巧之學習,與學生共同學習成長。並且利用週三進修,安排藝術家與教師群進行持續性的專業對話,將教學或課程規畫上的意見做交流,吸取駐校藝術家的創作及教學經驗,利用協同教學與教師進修,提升教學專業知能,培訓本校藝術與人文師資群專業素養,讓教師在教學、課程計畫、課程發展有所提昇。 再續~恆春「謠」「搖」樂 -說寫彈唱故鄉「謠」 上傳日期:2017/11/6 實施內容【含活動方式、活動流程】 1.結合音樂課聘請藝術家到校教導彈月琴唱民謠,今年計畫將加重吟唱部分的比重,以有限經費做全校最大化考量,期待每位孩子都能接觸到月琴,安排4、5年級每班5節課程,總計45節課。 2.本課程為普遍化教學,做為興趣潛能試探,對彈撥月琴有興趣的孩子可以選擇加入恆春囝仔團隊繼續精進練習。 選擇頁: 第1/68頁 第2/68頁 第3/68頁 第4/68頁 第5/68頁 第6/68頁 第7/68頁 第8/68頁 第9/68頁 第10/68頁 第11/68頁 第12/68頁 第13/68頁 第14/68頁 第15/68頁 第16/68頁 第17/68頁 第18/68頁 第19/68頁 第20/68頁 第21/68頁 第22/68頁 第23/68頁 第24/68頁 第25/68頁 第26/68頁 第27/68頁 第28/68頁 第29/68頁 第30/68頁 第31/68頁 第32/68頁 第33/68頁 第34/68頁 第35/68頁 第36/68頁 第37/68頁 第38/68頁 第39/68頁 第40/68頁 第41/68頁 第42/68頁 第43/68頁 第44/68頁 第45/68頁 第46/68頁 第47/68頁 第48/68頁 第49/68頁 第50/68頁 第51/68頁 第52/68頁 第53/68頁 第54/68頁 第55/68頁 第56/68頁 第57/68頁 第58/68頁 第59/68頁 第60/68頁 第61/68頁 第62/68頁 第63/68頁 第64/68頁 第65/68頁 第66/68頁 第67/68頁 第68/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