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要內容區
網站開關

Course

體驗課程

(消失的場域) 物件的再製與保存

第一堂上課 講解課程計畫與內容 學生創作媒材拼貼方式 學生自行校園收集素材進行2次創作 平面與立體的拼接計畫學生自行焊接立體構造物與自己平面創作銜接 學生作品呈現
第一堂上課 講解課程計畫與內容
學生創作媒材拼貼方式
學生自行校園收集素材進行2次創作
平面與立體的拼接計畫學生自行焊接立體構造物與自己平面創作銜接
學生作品呈現

課程簡介

所謂的場域是校園中學生學習的智庫,其中不僅存放了豐富的知識,同時亦是學生們滿足好奇、探究知識的重要記憶場。然而這樣的記憶場在麻豆國中校園空間改造中早已消失,而所曾經的記憶也隨時間而逐漸模糊。據此,計畫將透過校園空間的閱讀和同學們一起探究這「消失的場域」的空間文本。並且從多元族群文化的表述到建築樣式的多元,造就了當下空間多元的樣態。在多元變遷的過程中,學校的校舍發展史提供了學生探究空間歷史軸線上建築場域消逝與再生的可能。從過去的校園存在的思考,探究校園存在與學習本質背後藝術創作成為一種表述方式時,藝術種子會如何陳述

整體操作特色將利用校方所提供之廢棄家具或物件等進行物件再造,講述「消失的場域」在那物資不足的時代中對學生學習所扮演的重要腳色與過去校園的場所記憶。整體活動將藉由學校存在地方的位址、重要的場域位址以及廢棄的校園家具等引導學生關注舊址、舊物件的存在之道。此外更重要的是提醒同學,藝術創作是精神表述的策略,而擁有藝術創作能力的同學又將如何用自己的藝術觀感來面對校園的過去、研究曾經存在的過去、理解在地生活的過去,書寫屬於當代的校園記憶。

創作方式:

學生在課程上簡易焊接與多媒材使用,焊接原理歷史,技術創作原理

課程資訊

教學節數

18

場次

課程場次:111年9月-10月 

上課週次與校方討論

適合年級

國中、高中

使用空間

空間/可提供學生共同使用大桌或美術教室為主

課程所在縣市

臺南市

可受理學校所在區域

臺南市、高雄市

授課團隊

教學帶領者:王瑞亨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

 

<經歷>

2008 高雄鋼雕藝術節 技術指導

2010 成功大學建築系 工作營 焊接技術指導

2014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佈展助手

2015 總爺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

2016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茶室鐵件裝置製作暨協同威尼斯佈展

2016 上海陸家嘴 綠岸藝術節 佈展/策展單位

課程類別

工藝設計類

體驗課程教案與經費建議表

課程內容教案與學校需課程開始前與學校討論與調整.pdf

申請期間

2022/04/08~2022/04/25

課程日期

2022/09/01~2022/10/31

注意事項

因體驗計畫需進行低溫焊接創作,學生創作時需注意

主辦單位

王瑞亨

聯絡資訊

聯絡人

王瑞亨

電 話

0911749192

地 址

台南市佳里區頂部里1-38號

E-mail

top12312@gmail.com

影音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