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要內容區
網站開關

Deep

藝文深耕

媒合資源查詢

項目 內容
類別藝文深耕
狀態媒合中
計畫標題五顏六色陶布寮
活動目標一、結合在地藝術家與本校藝術師資,透過協同教學、教學示範、專業對話、深度會談,深化學校本位藝術課程推展引進藝術家進行藝術課程教學活動,提升校內教師視覺藝術教學能力。
二、提升學生藝術欣賞及創作能力,培養學生對學校、社區、自然環境的尊重與關懷,強化學生視覺藝術展現能力,進而提升校園藝術氛圍,豐富其生活與心靈,達成終身學習的目標。
三、藉由本方案的實施,增強藝術欣賞與創作體驗教學,激發學生潛能,達成其多元展能的教育目標。
活動內容簡介一、植物染課程
(一)藍染是客家文化中重要一環,五寮社區是新北市唯一的客家聚落,藍染課程亦曾是學校的重要課程之一,但隨著教師調動頻繁、製作原料馬蘭日漸取得不易及養護人力及費用偏高,因此逐漸被化學染給取代。
(二)隨著創客課程的發展,自110學年度,五寮在一群熱情的老師們支持下,重新找回藍染課程,並將植物染及無毒化學染同步執行;經由111學年度計畫經費申請與課程深耕執行,讓學生們有更豐富多元不同的體驗與學習,並深知原生與在地資源須加以保護與其重要性,在發展無毒化學染的同時更不忘客家人刻苦的本性,找回用植物染製作各種生活小物,與生活應用結合,提升美感素養。
(三)112學年度,在植物染教師的教學指導下,師生們嘗試各種不同的植物染進行創作,包含福木、蘇木、洋蔥、藍染等,創作的素材有方巾、桌巾、衣服等,並運用多元的紮綁技巧,讓師生們創作別具特色的作品。
(四)113學年度,以傳統建藍染缸為基礎,學習應用縫紮技法為輔,搭配自由型槌染和型糊染的技法,讓作品更多元且豐富。發展五寮在地植物染,運用地利之便,早上進五寮山林裡採摘大菁,下一刻就能直接應用,整座山林就是我們的取材地。就如風雨嵐紋,捨PVC水管,就用五寮在地產的竹子輔助,達到在地取材,在地應用,並融入五寮在地紋樣(竹林、竹筍、桐花),設計專屬的造型來為我們的作品增加豐富度。以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動手做與思考的能力,從基礎紮綁到用針線縫出圖紋,從認識植物到淬取染液,一點一點建構五寮植物染的在地特色。
二、陶藝捏塑課程
(一)低年級孩童藉由手捏成型與陶板成型技法,造型由簡入繁,學習捏、搓、拍、捶、壓的技能,依照步驟完成指定作品,也融合有趣造型與用途,增進孩童創造力與想像力;中年級孩童藉由手捏成型與陶板成型技法,形塑不同造型的作品,呈現自然萬物的樣貌,增進孩童創造力與獨特性;高年級孩童藉由手捏、陶板、泥條成型技法,使作品多樣的變化,並且融合生活的器皿、擺設裝飾,將藝術思維發想在作品,與生態保育議題進行結合,提升生活美學與美感力。
(二)經由計畫經費申請與課程深耕執行,讓孩子們著手學習陶藝捏塑的技巧之外,更帶領孩子們認識生態、尊重生命,將陶藝捏塑與生態環境結合,培養愛鄉、愛土、愛生態的情操。
三、竹藝創作課程
(一)學校位於三峽山區,居民的經濟來源以栽種竹筍為大宗,尤其綠竹、孟宗竹與桂竹的品質更是享譽臺灣。除了食用竹筍之外,滿山坡的竹材,也是最天然的創作媒材。
(二)先民生活與竹子息息相關,預計將透過課程引導,將竹材與孩子們的生活進行連結,以發展具在地化藝術創作課程。
專案聯絡人教務處林芳義主任
聯絡方式02-2672-0298#22
Emailjfy1218@ntpc.edu.tw
學校地址新北市三峽區五寮里69號
預計要舉辦的
活動場地
一年級至六年級班級教室、藍染教學工作棧。
活動預計辦理
時間開始日
2024/9/25
活動預計辦理
時間截止日
2024/10/25
申請媒合
截止時間
2024/10/25
已有經費教育部專案
尚缺經費0
參加人數68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
我在尋找的
專長
一、陶藝創作專長教師。
二、植物染創作專長教師。
三、竹藝創作專長教師。
藝文領域視覺藝術
要求具備的
藝文教學經驗
國民小學藝術領域教學經驗。
相關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