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要內容區
網站開關

Deep

藝文深耕

媒合資源查詢

項目 內容
類別藝文深耕
狀態準備中
計畫標題山林裡的胡琴樂團-自發
活動目標一、全面發展藝術教育,讓音樂與藝術學習能服務每個學生。
二、一個完整的培訓制度,培養學生自己找途徑、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整合社區學校樂團,打造一個互助、共好的學習平台。
四、讓胡琴樂團能走出學校,為社區與人群演奏。
活動內容簡介一、全面發展藝術教育,讓音樂的學習能涵養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起歌唱、演奏,代表親密地共存。音樂在喚醒感受能力和創造價值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系統教育」的基本原則是來自艾柏魯(Jose Antonio Abreu)的啟蒙音樂課程:群體演奏帶來喜悅,不受傳統獨奏樂器的束縛;讓家裡付不起音樂課的孩子免費上課;堅持表演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且不可間斷的重要步驟。艾柏魯(Jose Antonio Abreu)說:「我們這裡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取消階級差異。而且說真的,這是所有階級都能享用的社會教育。」(Tricia Tunstall,2013)。
本校是一個中小學,目前有151位學生,國中部97人,國小部54人。我們讓每個學生都進行音樂的學習,運用之前申請計畫的經費提供免費的學習與樂器使用,目前學校共有87把可使用的樂器。除此之外,此課程不只是樂器演奏,將包含音樂基礎訓練、歌曲創作、胡琴樂團分組與合奏等。透過群體一起的學習,涵養每個學生在課程進行時能在互動過程中學習公民素養。

二、建立一個課程永續發展的模式,培養學生自發、合作解決問題的連結力

「一起演奏,一同奮鬥」是這個計劃的核心價值。我們期望能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學生能透過合奏來營造學習的氛圍,因此我們選擇胡琴來當成共同學習的樂器,因為樂器音域的不同,可分為高胡、二胡、中胡三種樂器,雖然是三種樂器,但在樂器演奏技術卻是相同,因此雖然學生會依照不同的年級去分別樂器,但是技術能互通指導,讓學習可以透過彼此指導來獲得加乘的效果。
透過這兩年的計畫,我們會建構出一個完整的培訓制度,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編修,讓培訓制度能在計畫完成時成為一個可以傳承的途徑。通過培訓認證通過的學生,則加入共同的樂團進行例行性排練,並且開始透過集體的創作來編寫出我們自己的歌曲與樂曲,除此之外,它們也將擔任小老師,負責解釋培訓課程中重點的部份,協助尚未通過培訓認證的學生及新加入的學生完成培訓,讓更多人能加入樂團,讓樂團能生生不息,不因計畫結束而中斷。

三、整合社區學校樂團,打造一個互助、共好的學習平台。

「系統教育」裡,透過音樂學習而形成人際互動,這個過程並不是達到目標的方法,它本身就是最為重要的目標。無論是排練或是表演,演奏音樂既是創造性的活動,也是帶來深刻滿足的團體相處方式(Tricia Tunstall,2013)。
八八風災過後,樟湖村接受莫拉克重建委員會補助成立了鑼鼓樂隊,加上在之前參與學校學習國樂的社區居民,我們將整合這些成員,共同演出來成立社區與學校共組的國樂團,透過共同的學習讓營造具有公民素養的好公民理念可以透過樂團的練習過程中傳達,而在樂團中,沒有彼此的利害關係,用音樂交流來打破彼此心裡的藩籬,共同來演奏。

四、讓胡琴樂團能走出學校,為社區與人群演奏。

藝術的學習不該只有追求自我對於音樂造詣的提升,應該更加入透過分享,帶給更多人在心靈上的提升,滿足每個聆聽者的對於音樂的渴望,觸動聽者的內心,讓感動在不斷演奏中產生。
我們期望未來樂團能走入社區、田間、茶園、醫院等場域,為醫院等待的人們演奏音樂,為田間辛勤耕種的農夫演奏農村曲,也為辛苦採茶的家人演奏採茶曲。讓音樂不只滋養學習中的學生,更從與他人的互動中感受為別人服務的溫暖。
專案聯絡人方廷彰,洪珮芬
聯絡方式05-5811044轉26
Emailbrown712brown712@gmail.com
學校地址雲林縣古坑鄉雲林縣古坑鄉樟湖村石橋50之2號
預計要舉辦的
活動場地
本校綜合教室
廟口
活動預計辦理
時間開始日
2016/8/22
活動預計辦理
時間截止日
2016/12/31
申請媒合
截止時間
2016/12/31
已有經費教育部專案
20000
尚缺經費0
參加人數20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
我在尋找的
專長
國樂
藝文領域音樂藝術
要求具備的
藝文教學經驗
國樂
相關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