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藝文深耕 |
狀態 | 結案 |
計畫標題 | 新北市113學年度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 |
活動目標 | (一)階段性加深加廣的學習,並與生活日常連結 本校藝術深耕課程的規劃與設計,強調學習歷程的堆疊,如國中部從七年級「淡水人文陶板創作」、八年級「紅樹林生態手捏陶偶」、九年級「立面陶器皿創作」,到高中部的「手拉坏」與「陶天燈」等陶藝課程,依照學生的陶藝認識程度進行不同的陶作方式設計與教學,創作技法由下紮根、向上延伸,讓創作的學習循序漸進。此外,本校陶藝課程設計亦強調學生在生活地域的加乘,包含融合在地自然生態、歷史人文、創意發想等,彼此交融、激盪、並因應學生學習設計跨域機會。在本學年將加入「文化創意」的發想,讓作品更進一步與日常生活連結。 (二)課綱核心素養之緊扣,走向終身學習 透過陶藝創作課程實踐,除讓學生循序漸進認識陶藝創作,更盼學生透過藝術實踐,表現個人或社群的觀點。在地生態、人文歷史、文化創意、永續發展等議題的融合,激發學生對人與環境的洞察力,同時鼓勵學生透過多元感官、學習討論、創作實踐,探索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培養對在地自然、史地、藝術、人文風情、永續議題等關注。除了基礎認知技能,更盼所學與自身有深刻連結,帶走學生對於地域的關懷與情感。在各藝術領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加強學生體驗團隊合作之精神,創作過程中亦學習面對困境、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成為終身學習之素養。 (三)以藝術作為課程規劃中心,跨域共備新可能 課程計畫研討、編寫與統整,除了藝術領域(視覺藝術、音樂藝術及表演藝術)三科教師以藝術領域教師學習社群的模式進行的共備對話,更於逐年討論各種「跨域」的可能,包含在地歷史、自然生態、人文發展、生活科技、資訊等。以陶藝作為創作基礎,邀請不同學科之教師進行多元的討論與激盪,讓學生於校內習之跨科知能得以創意應用於創作中。課程內容以學習者為中心並依照實際教學景況,進行與時俱進的設計與規劃。 (四)校園的生活點滴有藝術相伴 各年級學生之精采作品包含著陶板、陶偶等半平面或立體創作,作品皆多元展示於校園各處,同時讓學生一同策劃展示可能,討論如何展現對自然環境與社會議題的關懷,體現教學素養指標中之「實踐」學習構面。藉此營造全方位的藝術學習環境,型塑藝術校園人文素養學風,讓藝術自然地徜徉於校園生活中。更藉此促進學生對藝術的積極認識,培養藝術的潛力人才。 (五)藝術資源的連結讓教學設計有著俱進調整 透過駐校藝術家及藝術團隊協同教學,以及在地藝術家、專業學者之創作經驗分享,除提供教師專業的討論精進之機會,亦指導學生陶藝專業技能與實務創作,以提升學生全方位的藝術製作能力,並盼學生透過創作有機會瞭解藝術領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等領域。藝術資源的連結除成為學生藝術發展強力後盾,學生創作經歷的累加更增加面對議題之多元彈性與洞察力。
|
活動內容簡介 |
|
專案聯絡人 | 何曼寧 |
聯絡方式 | 28091557#113 |
Email | tea561@zwhs.ntpc.edu.tw |
學校地址 | 新北市竹林路35號 |
預計要舉辦的 活動場地 | |
活動預計辦理 時間開始日 | 2024/9/25 |
活動預計辦理 時間截止日 | 2024/10/25 |
申請媒合 截止時間 | 2024/10/25 |
已有經費 | 教育部專案 |
尚缺經費 | 0 |
參加人數 | 588 |
主辦單位 | |
承辦單位 | |
我在尋找的 專長 | |
藝文領域 | 視視覺藝術 |
要求具備的 藝文教學經驗 | |
相關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