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要內容區
網站開關

Deep

藝文深耕

媒合資源查詢

項目 內容
類別藝文深耕
狀態準備中
計畫標題神農文化工藝學校
活動目標以在地的廟宇為中心,介紹神農信仰與地方生活型態的連結,透過文史主題的遊戲活動,讓孩子更進一步了解地方歷史脈絡。再透過食農教育和手作體驗認識地方產業類型、傳統工藝的發展。
認知
1. 認識地方特色與文化
2. 了解神農信仰文化及故事傳說
3. 認識校園中常見植物及特色
4. 知道大溪的歷史脈絡
情意
1. 認識家鄉並進一步喜愛與認同
2. 學會欣賞台灣信仰文化
3. 學習團隊合作的能力
4. 習者與他人分享這項活動的心得
技能
1. 獲得與他人介紹家鄉特色的能力
2. 獲得稻草編織的知識與能力
3. 辨識校園常見植物的能力
4. 學習畫面構圖的思考

活動內容簡介(一) 第一單元:走進廟宇看世界
透過身邊的廟宇認識東方美學,細看雕刻與彩繪,進一步探討神農文化,神農的各種面貌。
 永昌宮歷史與小故事
 廟宇藝術東方美學
 神農信仰文化(神農小QA)
1.校外導覽—帶學生實地走訪永昌宮,認識廟程環境,介紹永昌宮主祀神明–神農(五穀先帝)以及其與民眾的生活關聯,再介紹廟宇的歷史事件和慶典文化,為提升學生對此主題的興趣,運用有獎徵答、聯想、發表等互動方式,進行課程。
2.校內介紹—不方便前往廟宇的學生,於教室內利用PPT、影片播放的方式進行課程。
(二) 第二單元:神農遊戲認識自己的家鄉
 延續上堂課的介紹與知識進行在地主題遊戲
 透過遊戲認識地方
使用以在地為主題的遊戲內容桌遊,內容結合大溪產業及南興地方信仰的歷史故事,透過遊戲及故事解說的方式更深刻地認識在地文化。
(三) 第三單元:民俗工藝-稻草工藝編織
 介紹農村農業環境及稻草的運用
 認識稻草的可能性,農廢再利用
 動手操作稻草遊具
延續前兩週的廟宇文化介紹,第三週結合地方的農業稻作收割後的稻草,看似廢棄物卻有無限的可能性與利用,並讓學生實際體驗搓稻草與編織的製作。
(四) 第四單元:校園植物探索觀察
透過校園環境的探索,進一步去發現植物的秘密及植物遊戲的方法。
(五) 第五單元:植物紀錄藍晒/神農纖維造紙(二擇一)

操作1:植物紀錄藍晒:(晴天)
帶領學生於校園內採集植物,觀察植物外型特徵及生長環境,再介紹古典顯影技術–藍曬,利用藍曬的方式製作植物標本明信片。
操作2:神農纖維造紙:(雨天)
收集植物和可再利用的紙材,透過抄紙的技術,製作出不同肌理的再生紙張,了解不同的材料和成品的關聯。
第六單元:民俗青草植物的妙用(神農嚐百草)
品嘗日常常見的青草茶,了解其特徵、功效及產地,說明青草/植物於生活和工藝中的運用。再由神農信仰延伸介紹南興的五穀農作。
專案聯絡人高慶榮
聯絡方式03-3807168
Emailtwoday19037@gmail.com
學校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南興里仁和路二段190巷37號
預計要舉辦的
活動場地
教室、校園植物區、桃園大溪
活動預計辦理
時間開始日
2019/1/21
活動預計辦理
時間截止日
2019/8/31
申請媒合
截止時間
2019/8/31
已有經費文建會專案
尚缺經費0
參加人數0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
我在尋找的
專長
藝文領域視覺藝術
要求具備的
藝文教學經驗
相關文件
^